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十堰要闻 通知公告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十堰要闻
喜迎党代会| 十堰环境保护:天蓝水清地绿气爽
发布日期:2021-11-18
作者:本站编辑

    如今,犟河恢复原生态,风景如画。

    37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100%;PM10与PM2.5均达国家二级标准;1641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绩催人奋进且来之不易,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夏涛深有感触地说,这是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的结果,也是十堰市各有关部门与各县(市、区)通力配合的结果。

    升水质:37个断面达标率100%

    11月15日,在马家河生态修复工程示范段,挖掘机扬起长臂清理河道淤泥,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施工人员正抢抓工期,忙碌作业。这里正在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好去处。

    记者走进十堰市神定河河长办公室,墙面上一块2020年神定河口水质自动监测指标变化趋势图表格外引人注目。

    据介绍,这块图表是专门用来记录每天神定河水质监测结果的,从中可看出,去年全年神定河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的天数超过250天,年均神定河水质达到Ⅳ类。

    神定河是十堰市大力整治不达标河流见成效的缩影。2011年,在汇入丹江口库区的12条河流中,十堰市有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官山河5条河流水质不达标。

    这5条不达标河流总水量虽不到库区水量1%,不足以影响丹江口水库水质,十堰市却付出100%努力,以确保“一江净水入库”。

    为啃下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硬骨头”,几年来,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十堰市不等不靠,编制出5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方案,并将其治理纳入“河长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河长”进行大刀阔斧整治。

    近几年,十堰市自筹资金30多亿元开展五河治理,探索建立“截污、清污、减污、治污、控污、管污”综合治理体系,五河污水处理能力累计增加至50万吨/日,清除污泥和垃圾561万吨,整治排污口590个,完成河道清淤138公里;建成生态跌水坝16座,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400多公里。

    为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十堰市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强力推进十年禁捕,1500艘有证渔船全部上岸拆解,6400多艘三无船舶全部分类处置,300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

    经过多年持续攻坚,官山河、犟河、剑河已持续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神定河、泗河消除劣 V类,达到 IV类甚至Ⅲ类,五河治理被列入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典型。

    通过努力,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全市37个地表水断面达标率由2015年的88.2%上升为100%,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97.3%,十堰中心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提气质:PM10、PM2.5达国家二级标准

    2020年,十堰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达标率94.8%;PM10平均浓度54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空气环境质量为十堰市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水平。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好空气不能靠风刮,十堰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得益于多年来十堰市强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组合拳”。

    十堰市实施大气治理管控第三方巡查制度,坚持365天不间断现场巡查,每日交办,每月通报,使各类大气环境问题无处遁形。

    建立城区乡镇(街道)空气质量考核机制,每月对城区18个乡镇(街道)空气质量进行考核排名通报,对排名靠前的乡镇(街道)予以奖励,对考核排名末位乡镇实施约谈曝光。

    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监控体系,在城区建设109座空气质量监测微站、30套工地扬尘自动监控系统和道路移动检测装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大气污染管控中的作用。

    推进工业企业废气减排,完成4个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脱硝设施建设、关停2家高排放热电厂;推进东风小康迁建、双星东风4.0新工厂搬迁优化升级、东风公司所属企业园区化搬迁管理。

    累计淘汰或改造燃煤锅炉392台1218.78蒸吨,完成全市162座加油站、2座储油库和79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任务。

    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建成机动车尾气监测线59条,累计淘汰老旧车辆2.12万辆,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建档立卡和排放监管。

    开展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对重点县区乡镇实行驻点督查,将中心城区及周边388平方公里范围设为禁烧区。(文、图/记者 朱江 特约记 者叶相成)

 

 

责任编辑: 段凌霄

交易流程 十堰要闻 文件下载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