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轻轻一点,村里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真是太方便了。”4月11日上午,在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观摩“地质+数字乡村”平台的鄂州考察团成员,为该村的数字化建设点赞。
近年来,在省地质局帮扶下,何家湾村建立“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村民和村委会、村里和村外紧紧连在一起,勾勒出“未来乡村”新图景。
足不出户,所有信息“一屏掌握”
“在这里不仅能实时看到全村的状况,还能看到每家每户的各种信息,村里所有的事情都清清楚楚。”4月11日上午,在何家湾村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喻亚军向来自鄂州的客人介绍“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的功能。“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村务管理方便多了。”喻亚军说。
记者看到,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全景式呈现何家湾村地形地貌和房屋分布情况,道路、山体、森林、小溪等在“实景三维图”上一览无余。一侧的信息栏上,全村620户2068人的基本情况分类型进行展示。此外,山水林田茶等不同用途田地的面积、权属,以及地质灾害点、富硒土壤、碳汇资源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鼠标一点,不仅能看到每一户农户的房屋位置,还能看到他家的地块、山林情况。”省地质局驻何家湾村第一书记张宏福介绍。
2022年,省地质局发挥局属国土测绘院在地质和地理信息方面的行业专长和技术优势,历时8个月研发出何家湾村“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汇集全村人口、房屋、土地、河流、森林、产业等数据,设置地质地理、村民信息、基层党建、村务公开、便民服务、智慧农业、资产管理、共同缔造等八个版块,涵盖党建引领、农业发展、农村治理、惠民富民等内容。
2023年,智慧平台上线运行。为更好解决群众需求和服务乡村发展,省地质局跟进研发“数字何家湾”微信小程序,方便村民了解农村政策、村情动态、反映诉求和办事。同时,在全村布设31个摄像头、20组喇叭,构建“应急管理一张网”。
何家湾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这些小组相对分散,居住最远的小组村民步行到村委会需要两三个小时。“以前,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发布通知,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惠民政策就能直接传递到村民的手机上。”喻亚军介绍。
方便好用,村民在家就能办成事
“当初,为了布置好31个摄像头,我们充分发挥测绘优势,仔细勘测全村地形地貌。”省地质局驻何家湾村工作队队员聂东晓介绍。记者通过“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看到,这些摄像头分布在村里的主要路口、重要场所、茶园等处。
“这个摄像头正对着村里的池塘,只要发现有孩子在池塘边玩耍,我们就立即通过喇叭喊话,通知村民管好小孩,防止发生溺水事故。”喻亚军说,智慧平台在基层治理、便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记者看到,智慧平台“便民服务”版块详细列出办理“务工证明”等事务的流程。“村民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办证明,既快捷又省事。”喻亚军说,在新疆务工的村民喻淑平,通过“数字何家湾”微信小程序提交务工信息后,成功申领500元脱贫户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目前,该村已有100多位村民在线上成功领到补贴。
“依托智慧平台,村民们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哪里在招人,不出家门就可以找事做。”喻亚军介绍,许多村民在智慧平台上发布售卖信息,把自家的农产品销售出去。
针对老年人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省地质局驻何家湾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开展培训,并不断完善智慧平台的功能。“目前,我们正在对智慧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将推出语音播报等功能,村民使用这个平台将更加方便。”张宏福说。
“把脉”土壤,让产业更具含金量
4月11日上午,在何家湾村三盛茶场,200多位村民忙着采茶。“我们茶园哪个地方的土壤含有硒元素,含量有多少,在智慧平台上一览无余。”三盛茶场负责人朱名钢说,“地质+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为村里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何家湾村拥有茶园1800多亩。过去,该村茶品牌并不响亮。省地质局驻何家湾村工作队组织省地质局地质八大队技术人员对该村土壤和农作物采样化验,摸清土壤和农作物硒含量情况,助力该村打“富硒”牌,推动茶叶品质从中低端向高端升级。省地质局地质八大队为该村绘制了270亩“富硒茶叶地图”,该村茶叶种植户可根据地图种植附加值高的茶叶。
“今年,我们对全村土壤‘把脉’后,准备试种富硒水稻。”聂东晓介绍,村里计划建设100亩绿色富硒农产品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基地,打造富硒大米品牌,实现富硒农产品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近几年,何家湾村吸引一批批山里山外的人来“取经”。许多人惊叹,在鄂西北大山里,竟然有这样一个“未来乡村”。“在这里,我看到了新时代幸福乡村的模样。”鄂州考察团成员告诉记者。(记者 罗毅 通讯员 唐自学)